责编:陈凯欣
2025-05-20
在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天文学领域的前沿话题。
5月17日,一场以"四合院里的科学世界"为主题的系列科普讲座在京圆满落幕。活动由科学出版社与《科学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在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的四合院内举行。这座建于清代的四合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本次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活动期间,主办方精心布置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陈区,通过珍贵的手稿、百余幅历史照片以及相关实物,生动展现了严济慈、钱临照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历程与爱国情怀。这些展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伟大精神,也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李明涛研究员以《天外来客:小行星防御与利用》为题,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小行星研究的重要意义。他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直径10公里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介绍了其团队提出的"以石击石"防御方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李亮研究员则从古代天象观测的角度,解读了中国古代科学家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他通过解析"五星连珠"等天文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展现了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科学传统。
活动还特别设置了集章挑战、提问交流和增强现实技术体验等多个互动环节,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与其中。这些创新性的科普形式不仅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也为科普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本次讲座成功实现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初衷。未来,主办方计划围绕量子计算、深海探测等领域继续推出系列主题讲座,致力于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科普内容。
"在传统建筑中讲述现代科学故事,这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科学传播方式。"活动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探索的精神魅力,并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向往。